文苑天地
秧歌声里说秧歌
发布日期:2024-02-20   点击量:181   作者:刘波   来源:
字号:

大年初七刚过,市里能源局组织的秧歌队就挨家挨户的给各矿山企业拜年,秧歌拜年这个流传陕北几百年的习俗并未因时代的改变而褪去红火的颜色,反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南北结合,古今杂糅,新样式与新内容展现了新气象,不变的是其根植在黄土地中的那种与天地斗、与命运斗、与自己斗的精神传承。

423a1170044278c5ffd36103a5ec467.jpg

文化脱离了土地与人就没有生命力,秧歌扎根在黄土地上恣意生长,舞者自乐,传递出的那种精神感染人、振奋人,激荡出气吞万里河山与舍我其谁的不服输精神,通过击打、跃动、高歌把对生活的苦闷与人世间的哀愁释放出去,通过艳丽的色彩、律动的鼓点、高亢的唢呐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扭出来,在秧歌跳动的那一刻,生活俨然就是秧歌,秧歌才是生活。

陕北自然环境恶劣,干旱少雨,广种薄收,农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一年到头来收成完全看老天的心意,加上苛捐杂税、疾病、匪患等人害,日子过得恓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快乐总是短暂的,在漫漫人生的长路上,平淡与苦难始终相伴左右,成为永恒不变的主题。日子总要过,时间从未暂停,按照物候和节令把人生分割成一段段,每一个节点停下来犒劳一下自己,敬畏和祭奠一下祖先,然后迎着日复一日的生活,携家带口抬头继续向前,直到尘归尘土归土。

犒劳和安慰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热炕头睡一觉,吃一顿饱饭,置办一身新衣服,与几个老友喝一顿大酒,参加红白事务,打平伙吃一碗羊肉,劳作间隙扯几个荤段子,亦或是唱着扭着来一场与天地人交流的秧歌。春节前后,天依然很冻,地上的冰雪未消,农闲时节,赶上新旧年交替,除旧迎新,哪怕过去的一年收成不好亦或是日子过不如意,可总要往前看,年红的底色正是对未来生活的炽热憧憬。大红灯笼挂起来,大红的对联和窗花贴起来,花样的年食置办起来,爆竹声声除旧岁,新年新气象。正月里,拜年走亲戚,孩子们收压岁钱,快乐无边无际,成年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属于自己的新一年,翻出祖辈们传下来的唱秧歌行头,红的绿化黄的衣服穿戴起来,锣鼓敲起来,唢呐响起来,挨家挨户把年拜。

秧歌拜年,拜的是新的一年好收成,拜的是家庭美好人幸福,拜的是祖先福泽传后世,拜的是官运亨通,拜的是步步高升学业有成。秧歌进门,炮仗响起,敬烟礼茶,礼乐不停,扭跳不停,吉祥话儿唱不停。唱秧歌时乡音浓厚,唱词也可根据主家不同,现编现改,突出的就是个好话唱尽、祝福无限“走了一家又一家,这是一家好人家;前院骡子后院马,祖祖辈辈受荣华”“双扇门来单扇开,我把主家请出来。好烟好酒吃了个够,多谢多谢大发财”“天泰地泰三阳泰,锅头坐个老太太。世上的人做买卖,金钱元宝挣回来”“这家门前有棵槐,槐树梢上挂金牌。左金牌来右金牌,麒麟给你家送子来”“你这个炮儿放得高,怕得财神往回跑。我问财神跑什么,他说给主家送元宝”“转磨道转磨道,一脚踩开个银子窖。不知银子够多少,上面还盖着个大元宝”“一洒金二洒银,三洒主家的聚宝盆。四儿女多兴旺,五子登科为高升”。

唱词转化,秧歌手们极尽所能,头摇的天上直降祥瑞,肩晃的天宫震动,腰扭的春情荡漾,臀摆的花枝招展,脚跺的地动山摇,身体的每一个地方都在扭动,脸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颤抖,把憋闷、欢乐、不服输、不低头统统扭跳出来,一字长蛇、卷白菜、转八字等阵型变换,扭旱船、打花伞、骑旱驴,时聚时散,脚下的黄土在飞扬,人群中欢呼嬉笑声此起彼伏,唱罢跳罢,鼓歇乐停,秧歌手汗流浃背,主人奉上一杯烧酒和一杯热茶,高板凳低板凳上坐着,窑洞前圪蹴着,拉拉家常。

唱词和秧歌动作并非凭空捏造,都来自日常的劳作和生活,适当增加了一点表演的动作,没有刻意地去排练,彰显的是农人的自在自得,图的就是个热闹痛快。唱扭跳,听者和观者享受的也是欢乐的过程,谁也不会去计较动作的完整和队形的整齐,就如同日子一样,过得稀碎,可不是还得过么。

对生活的乐观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在秧歌的唱词和律动中,日子的盼头总要有,但生活的艰辛千百年来不曾改变,正是这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着一辈辈人坚持在黄土里刨食,只要窑洞在、黄土地在、一家老小在,生活就在,人生就有动力,活着就有意义。

近二十年,陕北人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好了,腰包鼓了,可对生活那种泰然处之的态度并未发生改变,正月里该扭秧歌还扭秧歌,秧歌展现自我、抒发情绪、律动欢快的内涵并未发生变化,秧歌融洽邻里关系、团结乡邻、凝心聚气、娱乐大众的功能并未因此消退,把秧歌唱下去,把秧歌扭下去,是根植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基因和传承的使命,是连接人与黄土地割舍不断的纽带,不忘祖辈,不离黄土,战天斗地,唱起来吧!扭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