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天地
今天读书了吗
发布日期:2013-10-20   点击量:864   作者:白立平   来源:
字号:
 
 
    小时候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的是鼓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们长大了,可以自己选择了,读书却没了小时候的劲头。
    我们都知道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可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前行,科技的日新月异,书籍离我们越来越远。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我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他道出了我国的现状,我们的娱乐方式逐渐趋于享受型甚至是特地的追求奢华型,我们不再将读书看做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惩戒。一个中小城镇,最繁华的莫过于麻将馆、网吧以及各种按摩洗浴店,书店往往因人烟稀少而被迫关门或者转行。现在想要找一家书店是难上加难,更别说在书店里读书的人。
    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在“安息日”,所有的娱乐场所都要关门,汽车也停运,人们要待在家中祈祷,唯独书店可以正常营业,这一天,书店人满为患。而在我国,一到休息日,网吧、麻将馆等人山人海,书店成了一座城市的点缀。休息日,中老年人打麻将,青年人玩电脑,打游戏,小朋友看电视,玩ipad,读书被认为是学者的专利。而学者也不再读书,小有名气的学者忙着应酬各色人等,没有名气的处心积虑想着怎么出人头地,真正静下心来钻研学术的学者少之又少。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的可怜。
    记得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还记得我刚步入大学校门的第一节外国文学史课堂上,老师没有开门见山的给我们讲解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给我们传授读书的益处:第一节课,老师挨个问了我们在高中读过的外国名著,我的回答是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以及《红与黑》《娜娜》,老师说我还只停留在通俗文学的层面上,当时不解其中的含义。第二节课,老师说“你们已经进入大学,所谓的大学,不只是代表着你们的文凭,更意味着,你们将来接受的不再是初高中大而化之的知识,而是系统的,专业的知识,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你们的书籍涉猎要比其他专业的深得多,也要多的多。以后你们每两周要读一本书,并提交一份读书笔记。”我当时觉得这怎么不是我想想中的大学,老师怎么这么麻烦,还要写读书笔记,心中诸多不满,但还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等到写毕业论文时,才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想想,老师当时的良苦用心无一不在强调着读书的重要性,无奈当时年少无知,错怪了老师的好意。
    央视之前的“你幸福吗?”,“你爱国吗?”等一系列的全民调查,其结果遭到了网络上的各种调侃,我们每个人对幸福,对爱国的理解不同,无法给出一个幸福、爱国的标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追名逐利的大背景下,有一片恬静的天空留给人们涤荡心灵,补充能量,无不是一种幸福;在书中获得创造灵感而后用于实践,造福人民无不是一种爱国的体现。
    所以,从今天起,问一问自己,问一问好友,问一问同事,“今天读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