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善于钻研、攻坚克难,获得国家专利16项;他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被评为劳动模范;他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带领团队实施创新项目40余项,经济创效1500余万元……他就是机修车间聂炜炜。
创新创效高光频现
2008年,他怀揣梦想,一路北上,来到公司。面对煤矿井下作业和严格的岗位纪律,他丝毫没有退缩,而是抢抓智能化矿井建设机遇,激情满满,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水泵开关的自动化与否直接影响到抽水工作的效率。在工作中,他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公司配备的80自动开关数量有限,而井下临时抽水点多、面广,全部配备80自动开关根本不可能。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他查资料、走访老师傅、深入实地调研。
画图、制作模型、模拟现场……经过10多天的反复试验论证,80开关加设自动启停装置的设想得以实现,并成功在井下投入运行,一举获得小改小革二等奖。这只是他创新创效的冰山一角。
聂炜炜的创客路正式开始,星转斗移,他的业余生活就在专研各种创客项目里。其中《链轮运行质量检测装置》《维修水泵性能检测装置》《单轨吊矫正装置》分别荣获陕西省第五届科技节优秀科技创新项目金奖、银奖、铜奖;在公司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项目评审中,聂炜炜主创的成果荣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节支降耗硕果累累
2014年因工作需要,聂炜炜被调到机修工区担任技术员,在机修工区他发现井下回收上来的E型螺栓只有丝口破损,而且全部被扔进废品堆。看到这一幕,他灵机一动,有了修复利用的想法。
下班后他留下来,拿着破损的螺栓尝试手工修复,结果令人很失望,手工套丝比较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好。“如果能够机械加工就好了”,聂炜炜又开始琢磨起来。
他把目光锁定在机加车间的摇臂钻床上。查阅摇臂钻床说明书,了解掌握摇臂钻床的工作原理,写写画画,模拟加工......最终利用摇臂钻床的机械原理和自主定心功能,结合自己加工的套筒装置,实现了E螺栓机械套丝,使得套丝的效率和合格率大大提高。E型螺栓修复工艺被评为维修精优作业法,每年为车间和公司节省机械配件、材料费用约百万元。
于此同是,他主创的《单梁三柱压力机》《电缆钩清洗机》分别荣获2021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竞赛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累计取得国家专利16项,成为公司创客标兵,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传帮教带”桃李满园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在技术传承方面,聂炜炜始终坚持“传教帮带”四字教学法。在机修工区挑选各岗位技术特长人才汇集一起,成立创客团队。刻苦专研,潜心研究确保在公司全员创客中保持强劲的创新势头。
“传”,创客团队依托公司“劳模大师”工作室以及“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打破了以岗位工种各自为战的界限,从电气原理到实际操作进行悉心教授,直至每位职工学员听的懂,看的明,学的会,做的好。
“教”,为了杜绝自己一人讲解的单调,聂炜炜邀请公司的技术工匠,专业技术人才不定期到工区给职工进行现场实物操作,使得职工队伍专业素质得到快速提升。
“帮”,团队人员手机24小时待机,随叫随到,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用最短的时间帮助解决现场工作难题。
“带”,开展“拜严师带高徒”活动,在工区内开展“师带徒”结对子,制定考核制度,定期考核,确保每一名职工都能够在技能上得到提升。
2022年陕西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李宏财、朱飞一举摘获维修电工、维修钳工的桂冠,被授予三秦工匠;技术状元李虎成、李航,技术能手白志川、高建军……创新团队在聂炜炜的带领下,一个个成长成才,一项项荣誉满载而归,成为各自岗位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