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既是劳动者的节日,又是青年们的节日,它承载着奋斗、青春、梦想。坚守岗位、辛勤工作、默默奉献……是无数张家峁青年劳动者的代言词。他们身处公司不同岗位,却拥有同样的青春与奉献;他们用最淳朴的青年劳动者的本色,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和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夺目闪耀。
孙鹰:千米巷道的“光明守护者”
5月1号清晨7点,机运工区电工班班长孙鹰已经来到配电室,开始了一天的设备巡检。作为公司的金牌班组长,孙鹰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确保井下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节假日期间,设备运行更要盯紧,不能有丝毫马虎。”他一边检查开关柜的电流参数,一边记录数据。五一期间,他和班组成员轮流值守,确保24小时有人在岗。
“设备就像人一样,你对它用心,它就会回报你。”孙鹰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句话。这位90后班长有个特别的习惯——为每台主要设备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运行参数和维护记录。在他的带领下,电工班连续三年获得“安全生产先进班组”称号,他本人也荣获陕煤集团先进个人。
马月鸣:掘进线上的“安全哨兵”
“停!锚杆机运行期间周围不能过人!”在4-2煤回风大巷四段掘进工作面,马月鸣的声音穿透了机器的轰鸣。这位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技术员,在安全问题上从来不讲情面。
“五一期间,我们工区正常生产,安全标准一点都不能降低。”马月鸣拿着测量仪,仔细核对锚杆的预紧力。他深知,井下作业容不得半点疏忽,任何细节都可能影响安全。
除了日常检查,他还负责新职工的安全培训。“很多事故都是因为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所以必须让每个人都养成安全习惯。”马月鸣说。在他的严格监督下,掘进五工区连续多年实现了安全“零事故”。
“安全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马月鸣说,“只要我在岗,就一定要守住安全底线。”“安全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在心里的戒尺。”马月鸣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郝玉梅:数字时代的“矿山账房”
在财务资产部,会计郝玉梅正专注地核对当月的成本数据。与其他一线岗位不同,她的“战场”在电脑前,但同样关系着企业的效益。
“五一假期,我们依然要按时完成成本核算和报表填报,确保成本核算准确。”郝玉梅说。她每天要处理大量账务,确保每一笔业务核算都准确无误。
在多数人印象中,煤矿财务工作就是简单的记账报销。但这位90后会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颠覆了大家的认知。她积极落实集团“四种经营理念”,结合公司“56811”体系成本管控模式,深化降本增效意识,落实降本增效举措,实行降本增效清单化管理,清单内容涵盖大项、小项,涉及12个部室(中心),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结果,切实从源头降低公司各项成本。一季度公司商品煤成本266.09元/吨,比计划节支8.91元/吨,比上年同期节支5.71元/吨。
“数字不会说谎,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郝玉梅说,“虽然不在一线,但能为企业做好服务保障,也是一种贡献。”她用Excel表格和财务软件演绎着新时代矿山财务人的精彩。
在百米井下,在地面车间,在办公电脑前,这群年轻人正用智慧和汗水诠释着新时代的矿工精神——不仅有力量,更有智慧;不仅讲奉献,更懂安全;不仅传承着老一辈的吃苦精神,更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