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工作
后勤分会:平凡岁月中的坚守
发布日期:2025-05-13    点击量:45   作者:雷冰洁   来源:
字号:

在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磐石般坚守在后勤一线,用汗水与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无论是寒冬腊月中的检修维护,还是日常里的贴心服务,或是专业领域的创新突破,他们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成为矿区不可或缺的温暖力量。

24e44657b475749c840cab05b95847dd.jpeg

检修维护:零下25度的温暖守护。今年冬天,极寒肆虐,1月28日凌晨三点,矿区沉浸在一片寂静的黑暗中,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突然,水电暖队值班室的电话铃声如惊雷般炸响,那急促的“叮铃铃……”仿佛一把利剑划破了长夜的宁静。“联建楼供暖管道爆裂,快来!”电话那头传来紧急的呼叫,值班室灯光亮起的一瞬间,一群身披霜雪的身影已扛着工具抵达现场。供暖系统突发连环故障,检修班班长崔永刚带领值班人员在结冰的管廊中连夜奋战4小时,连续修复了15处故障,直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矿区,直到被冰水浸透的工装冻成坚硬的铠甲,他们终于让供暖系统恢复了正常。更令人动容的是,抢修间隙他们用冻僵的双手,为楼里留守的矿工挨个送去应急电暖器。这是水电暖队检修班每个冬日里最寻常的抢险剪影。数年零事故的记录,是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证明,也是他们在矿区的巷道间书写的基层劳动者的荣光。

59d14bb2fe9fd302156a680b2f16c0da.jpeg

高效服务:“十分钟服务圈”里的温暖传递。电工师傅王明虚的工具箱里,整齐摆放着布满划痕的验电笔、标注密麻笔迹的电路图、清理干净的绝缘手套,他提倡的“十分钟服务圈”工作法,如同给矿区注入了一股高效的活力,自从实施以来,让矿区报修平均处理时间缩短至18分钟,更养成了维修后擦拭设备油渍、留下服务卡的习惯。职工家属王奶奶总说:“这些孩子比自家儿女来得还勤快呢。”王师傅在岗的十六年间,培养出一批高技能的电工,其中有的已经成长为区队技术骨干。这支守护着矿区“生命线”的队伍,不仅要保障区队日常运行维护工作顺利进行,还要解决职工生活用电问题,他们走家串户为职工排忧解难,他们奔波于矿区的各个角落,处置超200处矿区公共区域供电故障点、60余间房间线路,他们就像一只只勤劳的蜜蜂,为了矿区的光明挥动双手。

dbe848a16b821dd85f90a8e33732c046.jpeg

匠心如炬:80后技术员的筑梦之旅。毕业于长安大学工程专业的米司勇,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儿,跨专业自主学习了机电安装、矿山、土建、环保等各种专业的知识,他有一句座右铭:与书籍为伴,方受益终身。他把每个挑灯夜读的成果换成了二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公路工程监理结业证、特种作业操作证,他把每一次翻书做笔记的答案换成了连续五年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员工、优秀科技工作者。面对他人的质疑,他也没有停下脚步,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取得了《一种排风吸风装置》《一种管道混合器》《一种负压通风装置》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2019年由他主导的《过滤曝气反洗工艺》荣获陕西省职工科技节职工优秀科技创新成果铜奖。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在苦涩的书本中获取的淬炼,在不学习就要后退的鞭策下的砥砺前行,才让我们看到这场精彩的蜕变。

从滋滋作响的配电箱到汩汩流动的暖气管,从斑驳的工具包到智能监测屏,变的是技术更迭的速度,不变的是水电暖队“宁让汗水漂起船,不让服务差半分”的誓言。当晨曦再次照亮这座智能化矿山,这些在基层用双手托起矿区温暖的劳动者,正以平凡之躯续写新时代的矿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