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征文||赓续红色血脉 智绘矿山新篇
七月的骄阳似火,映照着公司的每一寸土地。公司的每一步发展都镌刻着红色基因的传承,每一页都书写着奋斗精神的延续。
2006年的塞北,寒风如刀,黄沙漫天。一群怀揣能源报国梦想的陕煤人,在这片贫瘠却蕴藏着乌金宝藏的土地上扎下了根。没有像样的办公房,党员干部就带头在临时工棚里支起木板当书桌;没有成熟的施工方案,老工程师们带着青年技术员在酷热的三伏天里手绘图纸;陕北的沙尘吹不灭张家峁人的斗志有人冻伤了耳朵,有人磨破了手掌,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靠的是信念,我们建矿山凭的就是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张家峁人最初的坚守。正是这股红色力量,让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成长为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
财务党支部联合生产、机电等部门,将红色基因注入数字化转型的每一个环节。创造性地构建" 体系成本 "管控模式,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记得推广RFID资产管理系统时,井下潮湿多尘的环境导致设备识别信号不稳定,资产管理员带着设备连续一周下井测试,在700米深的巷道里反复调整频率参数。最终,我们为矿井所有设备建立起" 电子身份证 ",资产盘点时间从15天压缩到4小时,年度资产损耗率下降18%。老会计们放下算盘拿起平板电脑的那一刻,脸上绽放的不仅是技术迭代的喜悦,更是传统与创新碰撞出的时代骄傲。把每个数据算准、每台设备管好、每道工序做精。每个操作环节都有党员把关,每个技术难题都有党员带头攻关,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的鲜活延续。
从纸质账本到云端管控,从尘土飞扬到绿意盎然。站在新起点上,张家峁人将继续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创新动能,让智慧之光照亮乌金之路。
上一篇:“百人能力提升工程”新质提升班||这一天,我们再出发 2025-07-10
下一篇:跨越时空的对话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