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天地
青春当“三力”:乐学为帆 善思为舵 力行致远
发布日期:2025-08-01    点击量:17   作者:刘粉艳   来源:
字号:

青春,是奋斗的底色;无悔,是青春最美的注脚。正如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常波峰所言:“要在奋斗的坐标上,刻印无悔的青春。”这坐标,不仅标注着汗水与拼搏,更蕴藏着学习、思考与践行的深刻智慧。唯有乐学、善思、力行,方能在这条奋斗之路上步履坚定,留下无悔的印记。

乐学:以书为帆,扬起好学之风

“研究说明书也是一种学习。不管对错,总得找个理由,那便是先学习。”常总的一番话道出了学习的真谛——这是一种主动求知的姿态,一种拥抱未知的勇气。青春的我们,当以书为帆,在求知的海洋里扬起好奇的风帆。知识如同肥沃的土壤,储备越深厚,未来生长的潜力便越大。正如常总所说:“知识储备够了,就不用过多地去表现,自然而然就那么出众。”这并非傲慢,而是厚积薄发的自信。这份自信并非凭空而来,它源于每一次与文字的深度对话,每一次在字里行间捕捉灵感的瞬间。

打开“学习强国”,首页《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箴言便映入眼帘。这简短的话语,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提醒着我们学习的真谛: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日复一日的温习与实践,从中体味融会贯通的喜悦。这启示我们,获取知识不能止步于闭门造车,我们要乐于从书本中寻找答案,更要善于从他人的见解中汲取智慧,不断拓宽认知的边界。

善思:反问设疑,破除思维定式

乐学是基础,善思则是升华。青春的我们,不应满足于“知道”,更要追求“明白”。它如同春夜的细雨,润物无声,却能催生破土的新芽。我们要学会反问,学会设疑,让大脑始终保持活跃。

“对理所当然的事也要保持怀疑。”常总以井下设备部件为例,正是绝妙的注脚。平日里,大家习惯借助锥子来启动设备部件,习以为常,觉得破损才是正常,这本身就是一种认知的“陷阱”。其实,设备部件完好才是正常的,破损反倒不正常了。再比如,井下水管总被车撞的问题,若不深思,可能永远停留在“被撞是很正常的事”的误区;但若“善于思考,将其抬高,或是设置在墙角”,问题便迎刃而解。这种反思,正是破除“老中医、老字号”思维定势的钥匙。“老中医、老字号”或许代表着经验,但若不加审视,便容易陷入僵化,成为进步的阻力。我们要尊重经验,更要敢于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操作和观念,让学习真正成为“学贵知疑,疑则有进;进在善学,学在图新”的阶梯。

力行:躬行实践,思考落地生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乐学与善思,最终都要落脚于力行。青春的我们,最不缺的就是活力与干劲,但这干劲必须用在刀刃上。无论是将水管抬高,还是优化井下操作流程,都需要将思考转化为实际行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将学到的知识、思考的结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

“踏实肯干”是力行的底色。奋斗的坐标上,没有捷径可走。我们要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将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执行力体现在细节中,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里。同时,力行也意味着要勇于担当。当我们从“配角”成长为“主角”,更要明白,主角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将“尊重老师傅,尊重经验,但更要传承创新”的理念融入行动,既要继承好的传统,也要大胆探索新的路径,让青春在创造中闪光。

破除“老中医、老字号”的陈旧观念,并非否定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尊重经验,是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传承创新,是为了让事业之树常青。当我们在奋斗的坐标上,将乐学、善思、力行融为一体,我们便能真正刻印下无悔的青春。这青春,因学习而充实,因思考而深邃,因力行而闪光,最终汇入公司发展的洪流,成就个人与公司的共同辉煌。

25年常总百人能力授课.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