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天地
“百人能力提升工程”新质提升班||从“头脑空白”到“落落大方”:我的公众表达蜕变之路
发布日期:2025-08-19    点击量:72   作者:朱波   来源:
字号:

我们都渴望在台上挥洒自如,但并非每个人天生就具备这份从容。恰恰是因为我们并非完美,才更需要勇敢地站上去。每一次走上讲台的机会,都值得珍惜与把握。

回想我的第一次登台经历,竞选班委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当时心存侥幸,以为“临场发挥”即可。然而,当真正站在台上,面对台下聚焦的目光和鼓励的掌声,准备不足的我瞬间“大脑一片空白”。那次窘迫的体验,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我的勇气,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自我怀疑与否定:我真的能行吗?

转机出现在接触到杨老师的一句话:“不纠结、不对抗,敢于呈现真实的自己。”这如同拨云见日,点醒了我。我开始明白,紧张并不可耻,重要的是接纳它,然后一次次地“逼”自己站上去:从被迫发言,到尝试即兴讲话;从声音颤抖、语无伦次,到磕磕绊绊但坚持完成。每一次上台,无论表现如何,都是一次对内心恐惧的挑战,都是在锻炼那份至关重要的心理韧性。

我抓住了每一次微小的锻炼机会:竞选班委(虽然第一次失败了)、晨间分享、演讲后的点评、故事会、脱口秀、课程学习后的心得汇报、思想总结、21天打卡的体会分享……这些看似平常的平台,成了我打磨表达能力的“实战训练场”。

我深刻体会到,紧张往往源于准备不足和对“完美表现”的执念。 对内容越熟悉,内心的底气就越足。而最大的突破,往往发生在你敢于“出丑”,专注于表达本身而非他人评价的时刻。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实战中,我完成了蜕变:从最初的唯唯诺诺,到逐渐的落落大方、思路清晰。这份成长,源于自我突破的勇气,也源于每一次上台后对自己的肯定与欣赏。

最让我难忘的“里程碑”,是一次课间与陕鼓集团原董事长印建安先生的交流。能够自然地与大人物对话,分享观点,这让我真切感受到自身表达的质变。原来,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人物,也如此平易近人;而公众表达能力的提升,真的能打破无形的屏障,连接更广阔的世界。

回望这段历程,我想说:讲台的价值,不在于你一开始有多优秀,而在于你有多勇敢去开始并坚持。每一次上台,都是对自我的淬炼。它锻炼的不仅仅是口才,更是面对压力的能力、清晰思考的能力,以及敢于呈现真实自我的勇气。珍惜每一次发言的机会,哪怕只是微小的分享。勇敢地站上去,允许自己不完美,持续练习,你终将发现,那个曾经令你紧张的讲台,会成为你展现光芒的舞台。这份能力,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将是助你前行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