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古人之言,至今振聋发聩。它提醒我们,常怀“照镜”之心,方能洞见自身的不足、得失与荣辱。唯有让“腐败”彻底远离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清正廉洁之光普照四方,社会方能正气充盈,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廉洁,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品格。回溯千年文明史,清廉之风犹如不灭的明灯。北宋周敦颐咏莲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道尽高洁自守的志趣;明代于谦以石灰自喻,“烈火焚身浑不畏,但求清白在人间”,彰显了刚正不阿、清白留世的铮铮铁骨。无数先贤早已将廉洁奉公视为修身齐家、经世济民的基石。它不仅是崇高的境界和必备的素养,更是深植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成为世代相传的处世圭臬。“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这句古谚深刻揭示了:清廉之气,生于自然林壑之间;而廉洁之行,则源于内心深处的自我约束。
《元史·许衡传》中记载的故事发人深省:盛夏酷暑,许衡途经河阳,口渴难耐。路旁梨树果实累累,众人争相摘食解渴,唯独他端坐树下,不为所动。面对“乱世梨无主,食之何妨”的劝解,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吾心自有主!”此举看似迂阔,实则闪烁着自律精神的光辉。在诱惑面前保持定力,不为物质所役,不为利欲所迷,绝非易事。这是一种可贵的自我掌控能力,源于强大的精神支柱、淡泊的心境和高尚的人格修养。许衡的“心主”,正是廉洁的根基。廉洁的真谛,不仅在于外在的规条约束,更在于内心的自我净化与恪守。当心灵变得澄澈,便能超脱于世俗名利的竞逐,不为蝇头小利所动,从而洞察人生真谛,守护一身清白。
历史的楷模犹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效法先贤,见贤思齐,将廉洁内化为
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中,时刻以廉洁的尺度丈量言行,使之成为我们最坚不可摧的铠甲,抵御一切侵蚀与腐化。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根基才能更加稳固,国家发展方能行稳致远,民族复兴的伟业也必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愿廉洁的乐章在时代长空中激昂回响,让清廉的光芒在历史的星河中恒久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