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机运工区:主运输系统“巧劲”焕新
发布日期:2025-09-05    点击量:38   作者:张帆 李鑫   来源:
字号:

今年以来,机运工区紧扣“四种经营理念”,以“省下的就是赚到的”为共识,将创新思维融入设备维护、配件管理的全流程,在看似寻常的环节里挖出“真金白银”,让主运输系统不仅“跑得稳”,更“算得精”。

“旧物新生”小改造撬动大成本

走进机运工区的学习室,墙上挂着的一组对比数据格外醒目:“原价3000元的给煤机托辊,更换轴承仅需50元”“聚氨酯清扫刀片月成本3.5万元,改用废旧胶带后归零……”这些数字背后,是机运工区对“修旧利废就是增收”的深刻践行。

最典型的当数给煤机托辊的“二次复用”。过去,托辊磨损后直接报废,如今通过精准更换内部轴承,原本要花大价钱更换的整套托辊,现在只需几十元就能“重获新生”。类似的巧思还延伸到清扫器上——重锤清扫器与人字清扫器的刀片,过去依赖昂贵的聚氨酯材质,如今用废旧阻燃整芯胶带裁剪替代,既保证了清扫效果,更直接砍掉了每月3.5万元的耗材成本。

49ba6a4e039a12bd4e43920b19e3a55(1).jpg

“自主攻坚”小发明解决大隐患

主运输系统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一个个细节的精准把控。针对胶带跑偏这一“老大难”,工区机运一班自主设计制作了“可调上架子”。这个看似简单的装置,通过优化支撑结构与调节功能,大幅提升了胶带运行的稳定性。“以前胶带跑偏不仅洒煤,还容易拉回煤,现在几乎看不到这类问题。”现场操作工白小平说。更关键的是,这个自制装置稳定性可靠,彻底杜绝了因跑偏引发停机检修的风险。

同样被攻克的还有回程段卡堵难题。过去,大块煤易卡在人字清扫器与纵梁之间,导致频繁停机。该工区通过改造纵梁布置方式,为煤流“让”出顺畅通道,主运输系统的开机率显著提升。“少停一次机,就能多运几百吨煤,效率就是效益。”机运一班班长张建军算了一笔明白账。

9486501b7715d4671db623252edc483(1).jpg

“常态修复”小积累汇聚大成效

降本增效不是一阵风,而是融入日常的习惯。在机运工区,“能修则修、能用则用”已成为全员共识。上半年,工区常态化开展华宁配件、防护设施、电气配件、托辊架等修复工作,累计完成各类加工件610余件,修复电气设备配件27件,直接节省成本62余万元。

“这些修复件可不是‘凑合用’,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检测,确保性能不低于新品。”负责修复工作的技术员王艳飞介绍。从托辊架的焊接加固到防护设施的除锈翻新,从电气触头的打磨调试到加工件的尺寸校准,每一件修复品都经过严格把关,重新“上岗”后依然可靠耐用。

从“换新”到“复用”,从“外购”到“自制”,从“被动修”到“主动管”,机运工区的实践,正是“四种经营理念”落地生根的缩影。这些看似微小的创新,不仅让主运输系统运行更高效、更安全,更让“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利润”的理念深入人心。正如工区区长朱聿顺所说:“经营理念的落实,不在口号有多响,而在行动有多实。我们将继续盯着细节做文章,让主运输系统成为矿井降本增效的‘硬支撑’。”

如今,主运输系统的皮带依旧轰鸣,但其中蕴含的“精打细算”智慧,正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