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天地
指尖的温度
发布日期:2025-09-02    点击量:130   作者:刘粉艳   来源:
字号:

中元节的脚步悄然临近,陕北的阳光如金色的绸缎,温柔地覆盖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在这个承载着千年文化与情感的独特日子里,母亲照例开始了她多年来不变的仪式——捏面人。

推开家门的那一刻,眼前的一幕让我不禁驻足。母亲正专注地坐在桌前,双手用力地揉捏着面团,花白的发丝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背影已略显佝偻。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是对母亲日渐苍老的怜惜。

和面、醒面、揉面……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耐心和力量。母亲的手法娴熟且从容,而我却只能笨拙地模仿着。揉面的过程中,胳膊早已酸疼,但我依然坚持着,希望能多分担一些母亲的辛劳。

“捏面人不仅是手艺,更是对生活的热爱。”母亲微笑着说。她的手指灵巧地在面团间穿梭,面团渐渐有了生命——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栩栩如生的小孩模样,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智慧。面人的点睛之笔在于用红、绿为主色调的彩面装饰。母亲将彩色面团搓成细小的鱼条状,再用梳子、剪刀、针等简单工具加以点缀,动作不急不躁,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

将近四十岁的我,虽然吃过无数次母亲捏的面人,却从未亲手尝试过。这次原本只想给母亲打个下手,没想到竟成了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面人创作之旅。虽然做出的面人似像非像,但母亲却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捏面人是一门需要耐心的手艺,你要用心去感受面团,让它成为你的一部分。”

我们的欢声笑语吸引了女儿的注意,她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进来。母亲笑着说:“孩子感兴趣就让她来玩,玩着玩着就学会了,以后就有人给你做着吃了!”看着女儿模仿着外婆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捏出蜗牛、小蝴蝶等作品,我忽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面人制作,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延续。

在这个中元节前夕,我们三代同堂,共同完成了一项传统技艺的创作。指尖传递的不仅是面团的温度,是血脉相连的情感,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更是对亲情最真挚的诠释。这些面人,就像陕北这片土地一样,朴实无华却又充满生命力,诉说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岁月无声,但面人的温度却能穿越时光,在指尖流转,在心间永恒。这或许就是传统技艺最动人的力量——它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爱与文化在一代代人手中传递,生生不息。

1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