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天地
记忆中的中秋
发布日期:2025-10-02    点击量:18   作者:郝亚美   来源:
字号:

记忆中的中秋,总是与一轮皎洁的明月和满院清辉紧密相连。当家家户户的窗棂透出温暖的光,这个被称作“团圆节”的日子便如约而至。它不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标记,更是深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符号,是情感的寄托,是连接古今的纽带。

IMG_9985(20251002-100723).PNG

中秋的源头,藏在上古先民对天象的敬畏之中。它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古人敬月,源于对自然的崇拜与对丰收的祈愿。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朝日,秋夕月”的礼制,正如《礼记》所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这份古老的仪式感,跨越千年,沉淀为中秋最深厚的底色。秋天内敛的氛围,更易引人思念,人们通过共赏一轮明月,实现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相聚,仿佛与家人隔空团圆。

记忆里的中秋,是有味道的。那味道,是月饼的香甜。奶奶总会在中秋节前将玫瑰酱、花生碎、瓜子、糖等材料在大盆里搅拌成一大盆馅儿,再在巷子口的加工门市排队,等着它们变成一个个圆润的月饼。看着自己参与制作的月饼出炉,满是成就感,热乎乎地咬下一口,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月饼,又称“团圆饼”,人们将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使其成为家人团圆的象征。

记忆里的中秋,也是有声有色的。小时候的我们会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在巷子里追逐嬉戏,也会拿着自家做的月饼交换着吃,看谁家的月饼更美味。大人们则在院子里摆上小板凳,讲述着中秋的来历,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古老传说,为静谧的月夜增添一抹神秘的浪漫。

如今,我们或许身处不同的城市,为了生活奔波忙碌,但每当中秋临近,那份深藏心底的记忆总会被唤醒。它提醒我们,无论走多远,家永远是方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团圆的期盼、对亲情的珍视,始终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牵挂。中秋,早已超越了一个节日的范畴,它是一段温暖的记忆,一种文化的传承,一份凝聚家国情怀的永恒寄托,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